返回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关灯
护眼
第201章 有人要革命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比刚才任何激烈的争吵都更能说明问题。它像一块沉重的、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也沉沉地压在“民主”这个新词稚嫩的翅膀上。它揭示了一个比宗族、赋税、徭役更深沉、更顽固的壁垒。</br>

就在这时,“笃、笃、笃”。</br>

三声轻响,不高,却带着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br>

是刘老师。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指节,在身前那张临时充当讲台的粗糙木桌上,不疾不徐地叩了三下。</br>

所有的目光,瞬间从窘迫的阿石身上,被这声音牵引着,汇聚到土台上。</br>

刘老师清癯的脸上没有任何责备,也没有激昂的鼓动。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那一张张凝固着惊疑、抵触、茫然和一丝不易察觉期待的脸,扫过赵大锤紧握的拳头,张阿公沟壑纵横的困惑,李老蔫执拗的眼神,秦三娘绷紧的唇角,最后落在那半张年轻的、带着倔强与不安的脸上。</br>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风声,像一把温和却锋利的刻刀,试图在那块名为“理所当然”的巨石上,划下第一道痕迹:</br>

“诸位师傅、父老、兄弟姐妹,”他顿了顿,仿佛在给所有人一个呼吸和转换思绪的短暂间隙,“这‘基层自治,民主管理’,说到底,与诸位日日操劳的手艺,并无根本不同” 。</br>

他抬起手,指向赵大锤:“赵师傅,您初学掌钳打铁时,可曾一锤下去,就能打出合用的犁头?不也是火星四溅,废料成堆,一点一点,试出那火候、力道、落点的‘规矩’?”他又看向吴师傅:“吴老,您调那靛蓝染水,可有一次就配出永不褪色的秘方?不也是千百次试错,才摸清了盐碱矾配比的‘章程’?”</br>

最后,他的目光落回阿石的方向,声音依旧平稳,却似乎多了一分重量:“任何新物件、新活计,上手之初,笨拙、犯错、甚至闹笑话,都在所难免。怕的不是出错,而是因为怕出错,就永远不去碰那锤子,不去试那染缸” 。</br>

开阔地上,落针可闻。粗重的呼吸声,衣料的摩擦声,甚至寨城外面街巷中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那三百六十双眼睛里的情绪,依旧复杂翻涌,但先前那死水般的凝固和本能的反感,似乎被撬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困惑中夹杂着思索,抵触下藏着掂量。</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