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姐,这药水味儿熏得人头疼!”阿秀抱着小美路过,小女儿直揉眼睛。</br>
“忍着!”阿珍把喷壶举得老高,“刘先生说霍乱杆菌藏在老鼠洞、蟑螂屎里,不喷干净,咱寨子得死一半人!”她指了指墙角的死老鼠,“昨儿在后院挖出来的,肚子里全是病菌!”</br>
公约的核心条款,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制力:</br>
学堂令:七岁至十二岁孩童,无论男女,每日辰时(上午七点)至申时(下午三点),必须进入寨内新设的免费学堂。刘老师亲自编撰蒙学课本,教授识字、算数及基础匠作图谱辨识。违者,其父母将受重罚,直至驱逐。</br>
抚幼赡老令:六岁及以下孩童、六十岁以上老人、伤病无法自理者,白日里必须送至寨子中央新搭的“安养棚”,由居民代表会议推选出的八名细心妇人统一看护照料,管两餐饭食。费用由公中支出。</br>
防疫卫生令: 所有住户,必须无条件使用寨子统一发放、气味刺鼻的“消毒药水”和生石灰。每三日一次,由各户轮流派出壮丁,在专人(一个曾在广州博济医院做过杂役的跛脚汉子老吴)监督下,对自家屋舍内外、所有行李物品进行彻底喷洒、擦洗、曝晒。公共区域每日清扫洒药。寨内禁止随意倾倒垃圾、污水,违者严惩。此为死令,因香港霍乱横行,寨子绝不容瘟疫蔓延!</br>
这三条铁律,如同三根冰冷的钢钎,深深楔入每个家庭原本相对独立的运转轨道。强制,是它们最鲜明的底色。然而,在霍乱的死亡威胁、陈刘二人不容置疑的权威、以及前期巨大投入的现实压力下,大部分住户选择了沉默的遵从。</br>
学堂里很快响起了参差不齐却充满生气的读书声。起初有父母嘀咕“半大孩子正是帮手的时候”,但当看到自家娃儿歪歪扭扭写出自己的名字,或是算清了一笔小账时,眼里的抗拒便化作了惊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安养棚中,老人围坐晒太阳,孩童在干净的地席上玩耍,妇人们忙碌着烧水、煮粥、照料伤病,一种前所未有的、属于集体的“安心感”在悄然滋生。消毒药水那浓烈刺鼻的气味和生石灰的白色粉末,弥漫在寨子的每一个角落,虽令人不适,却也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外界的疫病恐慌稍稍隔开。</br>
改变城寨内众人生活的,是三条公约。而支撑城寨存活的,其实是统一派工令:寨内所有成年壮劳力(十六至五十五岁男丁及无幼儿拖累的健妇),其工作由居民代表会议下设的“工务组”统一派定。主要任务:一、继续清理寨内废墟,平整土地,搭建更多临时棚屋以容纳新户;二、由工务组挑选技艺精湛者组成“外活小队”,承接寨外铁器打造、木器制作、成衣缝补及搬运力工等活计。所得工钱,扣除必要公共开支(如印兵钱粮、学堂安养物料、消毒药品等)后,按各户劳力贡献及寨内急需程度分配。</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请大家收藏:()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