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关灯
护眼
第215章 香港画廊与再见保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前世王月生因为半夜跟普文才出去法军营地,所以早起后仍感睡眠不足,与大伯聊完后回屋补觉,顺便魂穿后世。因为上次冯小姐就给他消息让他尽快到香港那边一趟,有位外国女画家一直在等她。</br>

王月生在前世让约翰娜帮助组织法国和欧洲青年画家与美术生搞原创大赛,评选出的获奖作品都被王月生带到了后世。开始都是将这些画作用自己专门注册公司的名义出售版权给业内公司,由这些公司大量人工流水线复制销售。但王月生偷懒,把这项业务也交给冯小姐处理后,冯小姐梳理了一番,认为有很多价值并未充分压榨出来,所以建议王月生索性搞一个画廊,专门展出这些王月生从前世带来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优秀作品。</br>

当然,冯小姐不知道这些画的真正来历,但真正的艺术品,哪怕是外行看,也是能够唤起观者的内心的共鸣的。尤其是这些前世的作家,在王月生提供的大量后世质优价廉的颜料、画布、画笔等物质支持后,学习和练习的成本大为降低,又有丰厚的奖金和作品入选后的版权抽成吸引,创作能力和热情都大为提高,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要不是因为这些画经专业机构检验,使用了大量现代的原料,被认定为世界上某个尚未公开的画家团体的现代作品,否则,早就会搅动整个世界画坛,认为是大量的伦勃朗或者梵高复生了。</br>

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全球着名画家和鉴赏家对这批画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认可。尤其是这么多风格迥异、功底扎实、传承深厚、画风和气韵明显不同于此刻的奢华或浮躁,而是表现了当年欧洲黄金时代那种蓬勃向上、自信昂扬的整体风格,加之这批画家根本不为专业媒体上的各种夸赞所影响,从来没有人出来蹭热度赚眼球,更是让所有业内人士感慨,这年头真的是见不到这种埋头艺术、不为名利干扰的真正的艺术家了。</br>

甚至现在业内共同为这批画家归类了一个流派,叫做“以太画盟”(英文Aether Collective,法语Collectif de l''éther),理由为"以太"是19世纪假想光传播介质,喻艺术纯粹性,且呼应这些神秘的画家用19世纪的技法和心境、用21世纪的材料进行创作的那种灵性与神秘感。要求专门为这批画家举办作品展览或者专门的画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br>

冯小姐笃信外行能办大事,对于这种呼声当然喜闻乐见,并且立即决定付诸行动。为了便于各国同行的品鉴,她建议把画廊设在香港。但是,她也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手头没有那种能够让整个世界眼前一亮、能够真正开宗立派、并且有历史价值的作品镇店,直到她看到了主动上门的一位法国女画家带的作品。</br>

冯小姐敢外行办大事的底气在于王月生的用人不疑和充分放权。这么说吧,冯小姐几乎可以一言而决,王月生说了“我就是砸钱等吃现成的”。冯小姐也丝毫不扭捏,真的就独断专行了。所以,王月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店面在哪,还得冯小姐发定位才能找到。</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