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杂论对话

关灯
护眼
第178章 主动收入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生说:"老先生说得对。西方哲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时间即金钱。''但主动收入的可贵,不只在于金钱,更在于''自我实现''。康德说''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人通过主动劳作实现价值,恰恰符合这个道理。如今看硅谷的创业者,昼夜不停地开发产品,虽然身体劳累,但每次做成一件事,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充盈,这与张老翁编篾的快乐,又有什么不同呢?"</br>

第二章·古今镜鉴:主动收入的典范</br>

陈翁说:"希望听听古今主动营生的典范,来印证这个道理。"</br>

李生说:"请先讲中国的故事。《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猗顿靠经营池盐起家,邯郸的郭纵靠冶铁成就产业,财富可与王侯相比。''这两人都是以实业起家,并非依靠世袭的俸禄。更有宋应星着《天工开物》,详细记载各种工艺技术,说''巧夺天工,贵在创造'',凡是织工、陶匠、冶师,都靠主动劳作安身立世。</br>

"近代张謇放弃官位投身商界,创办大生纱厂,主张''实业救国'',虽然屡次经历风险,最终成为一代楷模。这些人都是以主动作为,兼济天下。西方也有典范: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不仅是画家,更是工程师、科学家,以多元才能服务社会,他在手稿中写道:''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这句话与《朱子家训》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多么相似!</br>

"又听说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年过九旬仍每天捏制寿司,说''至善的技艺,需要毕生精进''。这与《庄子》中''庖丁解牛,超越技术而达到道的境界'',都在说明主动劳作可以达到极高境界,并非仅仅为了谋生。"</br>

陈翁说:"我曾读过《颜氏家训》,里面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如今看到世上的纨绔子弟,依仗父祖的产业坐吃山空,最终败落;而寒门子弟凭借一技之长,勤劳营生,反而获得长久安稳。这难道不是主动收入的德行吗?"</br>

李生回应道:"老先生说到这里,正合西方谚语''天助自助者''。罗马帝国时期,老加图着《农业志》,详细记载农耕方法,说''土地不会说谎'',这与《齐民要术》中''顺应天时,衡量地利,就会用力少而成功多'',都重视主动耕耘。如今德国''工业4.0''的工匠精神,追溯源头来自中世纪的行会制度,学徒需要十年苦学才能成为大师,这也是主动精进的明证。"</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杂论对话请大家收藏:()杂论对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