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杂论对话

关灯
护眼
第195章 开源古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商鞅在秦推行《垦草令》,核心包括“使民无得擅徙”以固定农耕劳力、“废逆旅”取缔旅馆使游民务农、“壹山泽”国家垄断资源迫使民众归农。《商君书·算地》记载,此令推行后“农民不伤,奸民无朴”,秦国荒地开垦率提升40%,“粟爵粟任,则国富”。同时实行军功爵制,“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士兵通过军功获土地、奴隶及爵位,形成“战斗-拓地-增税”的良性循环。据《史记·秦本纪》,商鞅变法后“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公元前340年商鞅伐魏,“降魏公子卬,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拓地千里使秦国税源扩大数倍。</br>

齐国管仲推行“官山海”,国家垄断盐铁资源:“盐者,国之大宝也”,“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设盐官管理煮盐,铁官督造农具,允许民间生产,政府抽十分之一税。《史记·货殖列传》载“齐冠带衣履天下”,因纺织业兴盛,临淄成为商业中心,市税占财政收入三成以上。</br>

三、汉唐盛世:从资源垄断到流通革新的开源进阶</br>

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推行盐铁官营:盐务“募民自备经费,煮盐予用,官与牢盆”,铁业“非县官所卖,不得私铸铁器煮盐”。据《盐铁论·本议》,此政策使“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国家财政从“府库并虚”转为“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同时创“均输法”与“平准法”,由均输官统一采购、运输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政府通过调控流通获取差价,实现“以流通开源”。</br>

唐肃宗时,刘晏改革盐法,罢除官运官卖,改为“官收盐户之盐,转卖于商人,任其所之”。商人纳钱购“盐引”自由运销,政府设十三巡院稽查私盐。改革前“盐利岁才四十万缗”,后“岁入六百万缗,超过租庸调之半”,《旧唐书》赞其“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提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盐为民生必需品,“寓税于价”,使“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开创“以民生必需品为税基”的开源新径。</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杂论对话请大家收藏:()杂论对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