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君逸将所有罪证归拢时,晨光已漫过窗棂,照在苏锦璃熬红的眼尾。她正用细麻线将零散的证据标签串起,银线在指间绕出个小巧的结,像极了昨夜给楚君逸缝补衣襟时打的暗扣。“这些东西进宫,需得万分小心,”她将串好的标签贴在木箱内侧,“宫里的眼线,比沈家坞的竹虫还多。”</br>
楚君逸接过她递来的药碗,枇杷膏的甜香混着艾草味漫开来。他仰头饮尽时,喉间的腥甜被压下去些,指尖却仍泛着不正常的凉。“陛下最忌讳外戚与地方势力勾结,”他用帕子擦了擦唇角,“沈家背后的人,定是想借江南织造的名义,往宫里递私货。”</br>
苏锦璃忽然想起那枚珍珠簪,昨夜特意取下放在妆盒里,此刻正随着马车颠簸轻响。“贤妃的父兄掌管着尚服局,”她掀起车帘一角,看晨光里的宫墙越来越近,“林氏绣坊的龙纹锦,最后都送进了贤妃宫里。”楚君逸握住她微凉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做针线活磨出的,与他案头砚台的包浆一样,藏着日积月累的痕迹。</br>
进养心殿时,楚君逸的咳嗽又犯了。苏锦璃刚要从袖中取药,却被他用眼神制止。皇帝正翻看着他们呈上去的密道地图,指尖点着沈家祖坟的位置:“这胭脂画的标记,倒像是后宫女子的手笔。”楚君逸躬身道:“臣已查明,胭脂是西域进贡的‘醉流霞’,唯有贤妃宫中每月定量领用。”</br>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靴声,国舅爷林从安掀帘而入,玄色朝服上的金线在晨光里晃眼——那线的粗细,与林氏绣龙纹锦的金线分毫不差。“楚大人这话可有凭据?”林从安目光扫过案上的残页,“江南织造的账目,向来由内务府核查,怎会与沈家扯上关系?”</br>
苏锦璃忽然上前一步,将那截浸过桐油的棉线放在烛火边,线身立刻蜷曲起来,灰烬的形状竟与林从安朝服下摆的暗纹完全相同。“国舅爷请看,”她声音清亮,“这棉线掺了硝石,遇热收缩的纹路,与尚服局呈给贤妃的衣料暗纹分毫不差。”</br>
林从安的脸色沉了沉,正要辩驳,却见楚君逸从怀中取出块青田石印,正是刻着“同归”二字的那枚。“这印泥里混了朱砂和龙脑香,”他将印按在白纸上,“与贤妃给太后请安的帖子所用印泥,成分完全相同。”皇帝拿起帖子比对,果然见印泥的光泽与散出的香气分毫不差。</br>
苏锦璃趁他们说话时,给楚君逸递了块蜜饯,用帕子包着,帕角绣的兰草与他朝服内衬的纹样重合。他含住蜜饯时,喉间的痒意稍缓,忽然指着林从安腰间的玉佩:“这玉佩的绳结,是‘双环扣’,”指尖虚虚比画着,“与沈家码头石狮子嘴里的铜环绳结手法完全相同,都是西域传来的技法。”</br>
林从安猛地攥紧玉佩,指节泛白。皇帝却忽然笑了,指着案上的青铜鼎耳拓片:“沈家用金线嵌的纹路,倒像是模仿先皇后凤袍上的九凤纹,”他看向楚君逸,“你父亲的手札里,有没有提过先皇后的陪嫁?”楚君逸一怔,随即道:“确有记载,先皇后的凤冠上,有七颗东珠,珠孔穿的金线,与张嬷嬷锦囊里的接头分毫不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