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热毒虽减,腑气不通。"他在原方基础上加了芦根和生大黄,"芦根能养阴生津,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水;生大黄后下,能荡涤肠道积热,好比打开泄洪闸。"</br>
他又叮嘱母亲:"孩子大便通畅后,热毒才能彻底清除。就像打扫房间,要把垃圾全部倒掉,屋子才能干净。"</br>
母亲连连点头:"昨晚按您说的用野菊花擦嘴,孩子哭闹少了些。这锡类散真是神奇,溃疡面好像小了点。"</br>
岐大夫欣慰地说:"《神农本草经》记载,野菊花能清热解毒,锡类散中的珍珠、冰片能生肌止痛。内外兼治,才能事半功倍。"</br>
四、三诊:表里双解祛新邪</br>
第三日,孩子突然又发起了高热,体温在37.6℃到39.7℃之间波动,口疮蔓延到了右侧咽喉。母亲急得直掉眼泪:"是不是病情加重了?"</br>
岐大夫仔细检查,发现孩子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这是里热未清,又感风寒。《温热论》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寒外束,内热更盛。"</br>
他调整了处方:"用生石膏、知母加强清热泻火,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甘中黄能解疫毒,生大黄继续通腑泄热。羌活能疏散表邪,就像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br>
"会不会太猛了?孩子才两岁......"母亲担心地问。</br>
岐大夫解释:"《难经》说''实则泻之'',此时热毒鸱张,非重剂不能折其火势。就像打仗,面对强敌,必须集中兵力一举击破。"</br>
他又拿出砒枣散:"这是《本草纲目》记载的秘方,用砒石和红枣炮制而成,能去腐生新。不过用量要严格控制,就像炒菜放盐,多一分则咸,少一分则淡。"</br>
五、愈后:健脾养阴固根本</br>
经过六次复诊,孩子的口疮基本愈合,齿龈红肿消退,体温也恢复了正常。岐大夫看着面色红润的小宝,欣慰地说:"《脾胃论》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孩子病后脾胃虚弱,需要健脾养阴。"</br>
他开了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山药渗湿止泻。配上麦冬、石斛养阴生津,就像给虚弱的身体注入能量。"</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