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写作笔记:迫灵

关灯
护眼
第233章 他人的眼睛:小说叙事中“他者视角”的魔法与陷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类视角人物与主角存在某种关联(如对立、模仿、镜像),通过他们的观察,折射出主角的隐性特质或人性的复杂面向。其特点是视角带有主观色彩,但能通过“他者之眼”放大主角的矛盾性。</br>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与安德烈公爵是两条主线,但托尔斯泰常借拿破仑的视角写皮埃尔:“这个矮个子男人(皮埃尔)在战场上来回奔跑,他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某种奇怪的平静——仿佛他不是来打仗,而是来观察一场游戏。”拿破仑作为“他者”,用自己的傲慢与功利,反衬出皮埃尔对战争的纯粹困惑,这种对比让皮埃尔的“成长”更具说服力。</br>

二、他人视角的功能:为何需要“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br>

1. 突破单一叙事,拓展故事维度</br>

主角视角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陷阱,而他人视角能提供更广阔的信息网络。例如,《红楼梦》中写刘姥姥进大观园,通过她的视角,读者不仅看到贾府的奢华(“一两银子一个的茄子”),更看到贵族生活的荒诞(“茄鲞要十几只鸡配味”)。这种“乡下人看贵族”的视角,比贾政的“家长视角”或黛玉的“闺阁视角”更能揭示封建家族的腐朽本质。</br>

2. 制造悬念与张力,激活读者参与</br>

当读者通过他人视角获取碎片化信息时,会本能地填补“未知空白”,这种“信息差”能极大增强阅读代入感。例如,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写新婚之夜,妻子弗洛伦斯因性冷淡逃离,叙述者没有直接写她的心理,而是通过丈夫爱德华的视角:“她的背影在月光下像片颤抖的叶子,我站在原地,听着拖鞋拍打走廊的声音,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她在火车上主动牵我的手——那时她的手比现在暖得多。”爱德华的困惑与回忆,让读者忍不住追问:“她为何逃离?是恐惧,还是另有隐情?”这种悬念推动读者主动寻找答案。</br>

3. 深化主题,揭示“未被言说的真实”</br>

许多小说的核心主题,往往藏在“未说出口的话”或“未被注意的细节”里,他人视角能成为挖掘这些真实的“铲子”。例如,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亚雷<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后回到家乡,村民们的视角是这样的:“她从前那么单纯,现在走路都低着头——肯定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种集体视角的恶意,比直接写苔丝的痛苦更能揭示“贞洁观念”对女性的压迫。</br>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br>

喜欢写作笔记:迫灵请大家收藏:()写作笔记:迫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