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印军在蓝姆迦整训的同时,滇西、缅北的远征军也在展开整训,部队接收了大量美式武器和装备。美国军事顾问团派遣了大量的教官和技术人员,负责训练中国官兵掌握和使用这些新式装备,以及传授现代战术。与驻印军相比缅北、滇西远征军后勤补给方面就要差了不少,但与国内的其他部队相比又好的不是一星半点。</br>
缅北、滇西远征军主要包括:第11集团军、第20集团军为主干,辅以直属部队及预备队。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部队包括第2军、第6军、第76军,第200师从第5军调出,成为第11集团军直属师。第20集团军军长霍揆漳,部队包括第53、54军。滇西远征军总预备队是第8军军长何绍周。</br>
缅北、滇西远征军总兵力20万人,通过系统的训练、美援装备的引入和现代化的军事训练的理念,打造出一支强大的反攻力量,为最终配合盟军反攻缅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
第一次缅甸战役的主力第5军,新22师去了印度列多脱离了建制、第200师又暂时调离去了第11集团,第5军只剩下第96师,部队将从缅北调离去昆明,杜光亭将任昆明警备区司令。这是国府与史迪威妥协的结果,史迪威手中掌握着外援物资分配权,杜、史两人在缅甸共事时闹得很不愉快,国府为化解矛盾,只能将杜及第5军调离缅北。</br>
第74军第58师廖龄奇部在缅北局势稳定后,部队扩编为二个师。以第173团、补充团为基础扩编的师保留了第58师番号,原58师副师长张灵甫任师长,在他的带领下离开了缅北,去江西与第74军其他部队会合,回归74军编制。以172团、174团为基础整训扩编为师后留在了缅北,脱离了74军建制,加入了滇西远征军第11集团军,成为直属师。第58师师长廖龄奇与74军军长王耀武长期不和,在老领导俞济时的撮合下,廖龄奇加入了宋希濂部,俞、宋两人同为黄埔一期生。172团团长王伯雄、174团团长邓竹修也留了下来。</br>
8月底中、美、英三国协商的中印公路建设也提上了日程,线路的勘测和设计正在进行。工程技术员利用了历史上存在的、极其原始的部落通道和骡马小道的“大致走向”作为勘探和设计的初步参考。</br>
目前缅甸正处在雨季,中印公路工程开工要等到雨季结束之后,缅甸的雨季5一10月,北部地区可能提前至4月下旬或延后至11月初。</br>
美军在列多利用这段时间做修路的准备,美军第45工兵团和823工兵营将是最核心的施工力量。他们还指挥着大量附属的工兵特种兵营(如筑路、架桥、浮桥、铁道等专业营),有着先进的工程机械(推土机、压路机、起重机等)。中国驻印军工兵第10团和第12团也将加入施工,成为修巩中印公路的骨干力量。</br>
美军还在大量招募印度阿萨姆邦、尼泊尔廓尔喀劳工以及缅甸克钦等地的劳工。他们主要从事最基础的土方挖掘、碎石搬运、材料装卸等繁重体力劳动。</br>
中印公路准备从列多和密支那两头开工建设,缩短公路建设周期。缅北远征军在密支那也在做修路的准备工作,准备调集工兵部队,大量招募滇西、滇南百姓、缅北华侨、少数民族的劳工,密支那这边因为缺乏工程机械,修筑公路多以人力为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