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凌在明末

关灯
护眼
第462章 光武内阁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光武七年·秋·大明京师·紫禁城</br>

帝国的心脏——京师北京,沐浴在金秋的肃穆与丰收气息之中。</br>

阔别京师两年有余的光武帝王锦繁,终于率领着征服了北海(北大西洋)、慑服了欧陆的庞大舰队,在万民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御驾回銮。</br>

舰队停在天津港,旌旗蔽日,艨艟连云,那象征着帝国无上威严的龙旗,在秋日艳阳下猎猎作响,宣告着一位开疆拓土的雄主凯旋。</br>

荷兰的臣服,不仅为帝国增添了近五百万平方公里的新土(包括荷兰本土及其广袤的海外殖民地),更将帝国的势力范围前所未有地楔入了欧洲腹地,将北海变成了大明的内湖。</br>

这份功绩,足以彪炳史册。</br>

正如帝国朝野私下流传的那句话:“无开疆拓土之皇帝,不是完美的。”</br>

光武帝王锦繁,以其青年天子的锐气与魄力,亲冒矢石,万里远征,终成此不世之功,其个人威望在帝国境内,已然如日中天,光芒万丈,仅次于其父永昌帝在军事征服方面的巅峰成就,成为帝国军民心中当之无愧的“武皇帝”。</br>

然而,光武帝甫一踏入紫禁城,甚至未及在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正式朝贺,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便从深宫传来:太上皇永昌帝王凌,携皇太后朱媺娖、以及随行的石红玉、赵敏、张雪等一众太妃、妃嫔,连同次子爪哇总督王锦世一家,已悄然启程,前往爪哇省巴厘岛的皇家度假村度假。</br>

这道旨意下得迅速而决绝,没有丝毫拖泥带水。</br>

太上皇甚至连一句对光武帝西征功绩的口头嘉勉都未曾公开留下,仿佛那震动欧陆的胜利于他而言,不过是帝国运转中一件寻常的、完成了的公务。</br>

其用意昭然若揭:将帝国权柄,毫无保留、彻底地交还给正值盛年的光武帝。</br>

这两年光武帝亲征在外,帝国中枢的政务,名义上由监国太子(王锦繁长子)与留守内阁处理,但真正掌舵、定策、处理重大危机的,依然是那位深居简出却洞察万里的太上皇。</br>

如今,功成身退,太上皇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他的儿子:舞台是你的了,帝国是你的了,放手去干吧。</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