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肇建北京,工作之大,调度以百万计。至农民终岁供役,不暇农事。征求无度, 以致伐桑枣以供薪,剥桑皮以为楮。加之官吏横征,小人假托威权,人民积怨。贪官污吏, 虐取苛求,剥下媚上,无有<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鲁、豫、晋、陕水旱相仍,老幼流徙,卖妻鬻子,而京 师却聚集僧道万余人,日耗廪米百余石。凡此数事,上违天道,下失民心。</br>
翰林院侍读李时勉性格刚鲠,更是以天下为己任,上书直言善修时务十五事,甚至说, 建都北京非便,营建耗费巨资,远国入贡之人不宜久居辇下等。</br>
本该是针砭时弊的应诏上书几乎都变成了对迁都的指责,似是形成了一股南返的飓风, 刮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人心思动。情势汹汹之下,皇上就会顺从民意,回迁南京?没那么简单。</br>
礼部主事萧仪,是永乐十年以后的进士,长相一如他的名字,仪表堂堂,三十多岁的年纪,正是血气方刚、大有作为的时候。他既对堂官吕震总是不合时宜的献媚瞧不上眼, 也对群臣一味迎合皇帝的作法嗤之以鼻。在南京议论迁都时,他的品秩太低,没有说话的机会,现在,他看准了三大殿遭灾、皇上理亏的时机,精心准备着在文武百官面前展示自 己的才能。</br>
今天早朝,待四方奏事毕,他下定了一抒胸臆的决心。</br>
永乐元年春正月升北平为北京,十一月,北京即发生地震;十一年八月北京又震;十三年九月再震;十八年复震;数年之间反复地震,意在提醒皇上北京不宜为都。此外,冰雹、水灾、疾疫、风沙,十几年来何曾有止?几遍于全国,死伤以数万计。山川之神一 再示警,而陛下浑然不觉,一意孤行,迁都北京,致有三殿之灾之更大示警。微臣以为, 皇上若不痛改前非,幡然悟悔,还都南京,又不知此后会有何灾罹于北京,罹于我大明万千里江山,罹于我大明千千万万无辜的黎民苍生!</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武英殿请大家收藏:()武英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